鋼結構表面存在油污、鐵銹和舊防腐層。這些污染物的存在會降低新的防腐涂層與鋼結構表面的結合強度,影響防腐層的使用壽命。大量實踐證明,涂層質量、耐久性與表面預處理關系重大,在一定情況下甚至起著決定性的作用。因此,鋼結構的表面除銹處理是保證涂裝工程質量的基礎。
鋼結構表面處理的方法有溶劑清洗、手工除銹、機械處理、噴砂處理、火焰噴射處理、化學處理、電化學處理等多種方法和工藝。對于鋼結構來說,最常用的是噴沙處理,對于一些部件,也使用化學或電化學處理方法。處理后要求基材表面干凈、無污染、暴露出基材本色,達到良好的浸潤、膠合、附著的目的。
溶劑清洗:用溶劑或其蒸汽、乳化液、堿或水蒸氣完全除去油脂、蠟、塵及其它污物。
手工除銹:用鋼絲刷、鏟刀、錘、紗布等除去浮銹
機械處理:利用機械動力工具以沖擊、摩擦作用進行除銹。
噴砂處理:噴射砂,完全除干凈銹、氧化皮及雜質。
火焰噴射處理:用乙炔火焰燒除油污,脫除銹及松的氧化皮,再接著用鋼絲刷或噴射除銹。
化學處理:利用酸溶液與鐵的腐蝕產物進行化學反應,生成溶于水的鐵鹽除去銹。
電化學處理:利用電化學方法對鋼結構表面處理生成鈍化層,一提高防腐性能。
鋼表面銹蝕等級分類:
在我國國家標準GB 8923-88“涂裝前鋼材表面銹蝕等級和除銹等級”、化學工業部,1992年7月頒發的關于“工業設備、恒眾管道防腐蝕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”HGJ229-91中指出,未涂裝過的鋼材表面原始銹蝕程度分四個“銹蝕等級”分別以A、B、C和D表示。
A、全面地覆蓋著氧化皮而幾乎沒有鐵銹的鋼材表面。
B、已發生銹蝕,并且部分氧化皮已經剝落的鋼材表面。
C、氧化皮已因銹蝕而剝落,或者可以刮除,并且有少量點蝕的鋼材表面。
D、氧化皮已因銹蝕而全面剝離,并且已普通發生點蝕的鋼材表面。